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800小说网 www.800xs.io,庆熹纪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与大理人冲突,水到渠成只在一两天内。”

    既然京畿戍备兵马不予调动平息事态,至闰六月三十日,大理城与盛京两处,苗人与城中百姓的冲突已然不可收拾,大理城中商家店铺俱已关闭,街上行人稀少,处处都有苗人持械乱奔,结众咒骂大理王与大理朝廷,而围殴差役,与大理居民械斗已属平常,甚至有苗人妄徒冲击官府,在大臣府邸周围走动。

    这日下午,守卫太子府的驻军在巷中捉拿到两名意图不轨的苗人,染病多日,闭门不理公务的太子段秉方知天下大乱,连忙乘轿赶往宫中与大理王段希商量对策。

    几日来大臣唯恐大理王怪罪,尽量遮掩,因此段希这才知道起因,对段秉道:“谁说寡人要出兵苗疆!事不宜迟,立即着人发布榜文辟谣。”

    “辟谣也无济于事了。”段秉道“这些苗人胆大包天,居然欲意行刺朝中大臣,不派兵镇压,只怕愈发不可收拾。”

    “那就调京畿戍兵平乱。”段希无可奈何地道“王宫附近可安全么?”

    段秉道:“王上放心,臣已问过,前两天王宫附近便已加派禁军守备。”

    “那就好。”段希站起身来,微微俯下目光,望着段秉,道“城中乱成这样,你回去路上也一定要小心了。”

    段秉怔了怔“是。”

    “去罢。”

    段希挥了挥手,段秉这一刻能看清他手背上斑驳的皮肤和黯淡的皱纹,他突然有些哽咽,勉强镇静,才跪倒磕头“天气还热,父王千万不要应朝政累着了身体,一切以保重为上,此事交给儿臣办,决计不会有失。”

    “交给你我就放心了。”段希竟缓缓地展颜微笑。

    段秉再没有看段希的面庞,只是道了声“儿臣告退”便低着头直退出殿外。仰面,他似乎想看看天色,然而正是正午,阳光照得他微微有些晕眩。他一时也不免迷茫,如果这头顶上的苍天少赐予大理王半个月的寿数,对他们父子来说,岂不是更好的结局?

    走出王宫,一路上禁军开道,街面上的嘈杂离这王权威严越来越远,段秉颤抖的手指才慢慢安定有力起来。

    “叫如意来。”段秉在府门前下轿,对王桂道。

    如意刚从景优公主处伺候下来,尚在午饭,一听召唤,忙放下筷子,掸干净了衣裳过来。段秉躲在窗后,静静看着他笑嘻嘻甩着拂尘穿过书房门前的花园。

    “他倒是极沉得住气”段秉对身后的宋别道。

    宋别笑道:“他既是中原皇帝最宠爱的内侍,又是七宝太监的得意弟子,自然有过人之处,太子爷要小心。”

    “小王省得。”段秉归座,道“苏先生在一旁也需多提点小王几句。”

    “奴婢如意奉太子旨意见驾。”

    “请进来吧。”段秉对如意还是一如他刚进大理时一般的客气。

    如意礼数不敢懈怠,恭恭敬敬叩了头。

    段秉道:“正和苏先生说闲话,你也坐吧。”

    “谢太子爷赏座。”如意在一边预备好的小凳子上坐了,笑道“太子爷同苏先生所论的,都是极高深的天下大事,只怕奴婢插不上嘴,打不了趣儿,白白糟蹋了太子爷赏的座位。”

    “公公早先在中原皇帝陛下座前,都谈笑风生,应对自如,到了大理怎么会束手束脚?苏先生,”段秉道“小王才刚说到前两日苗大人在朝上宣读国书,只是大理辜负了中原皇帝陛下的一片盛情,致苗大人一怒而去,实在是失礼了。现如意在此,苏先生替小王讨个情儿,万请如意公公上书禀明中原皇帝陛下,言明小王的苦衷。”

    宋别道:“既然太子爷有苦衷,只要说明了,中原皇帝陛下圣明,怎会怪罪太子?”

    如意望了望这两个人,噗哧一笑“太子爷可别为难奴婢,奴婢从前侍奉皇上不错,可如今跟着公主过了大理来,住在太子爷府里,吃的是太子爷的粮饷,早就是太子爷的奴婢了,哪里还有资格儿向皇上上书?更何况,不怕太子爷笑话,奴婢识的字不多,看个账本什么的还行,写字么”他作难咂嘴“太子爷还不如让奴婢天天的给太子爷牵马抬轿子,再不然就让奴婢去伙房洗菜擦地,倒也能图个解馋的便宜。”

    段秉大笑道:“如意啊,不是我笑话你,你哪回进我的书房不是紧往书架上瞧?只怕我查下来,定有几本难得的好书早已神不知鬼不觉地跑你屋里去了。”

    “太子爷,奴婢是个粗人不错,可太子爷也不能拦着人上进啊。”

    “好好,你是个有志气的。唉”段秉敛去笑容,叹了口气。

    如意忙道:“太子爷叹息什么?是奴婢言语里冒犯了?”

    “没有。”段秉苦笑道“我不过在想,连你也是个有志向的人,怎么我上面那位,眼见苗匪屡屡入境骚扰,更在京师与盛京作乱,而面前有能与中原合兵平苗的大好机会,却只知道作乐寻欢,贪图一时之愉?”

    宋别道:“所谓孤掌难鸣,太子爷不必自责过甚。”

    段秉道:“苏先生是小王的良师益友,自来的主张小王都是钦佩的。只有这一句,小王不以为然。”

    “哦?”宋别微笑。

    段秉正色道:“小王身居王储之位,身心所系都是大理的兴亡,无论有多少阻扰,都不应当退缩。再者,中原皇帝陛下将公主下嫁,对大理对小王都是寄予厚望。中原阻击匈奴,受惠的一样还有大理,能为中原皇帝陛下分忧平苗,本是大理分内的事。可惜”

    如意见他的目光转来,忙道:“怎么?皇上让苗大人下国书,说的是合兵平苗的大事?”

    “正是。”段秉道。

    宋别笑道:“如意公公想必还不知,王上不由分说,当场严拒了。”

    “这可没辙了。”如意道“大理的事还不是王上说了算。原来太子爷要奴婢上禀的,是这么回事。听太子爷的口气,倒象是赞成皇上主张的?”

    “那是自然。”段秉道“大理虽及不上中原兵多将广,但胜在对苗疆地理战法所知颇详。苗人近几年来屡屡破关入城,骚扰地方,渐渐的也成了大理心腹大患。如能合中原兵力一举击溃,当真是造福两国百姓,何乐而不为?”

    宋别道:“中原苦战匈奴,若苗人在后院举火,后果可想而知。一旦中原为匈奴攻破,大理绝无幸免之理。”

    段秉道:“小王就是苦于做不得大理的主。只要王上严辞拒绝,朝堂之上,做儿子的怎能不随声附和?可那日从宫里出来,越思索,越觉王上昏庸懦弱”

    “太子爷!”宋别忙将段秉的话打断。

    段秉苦笑道:“小王是觉得只要王上在位一日,这出兵平苗的事就无半分希望,心中苦闷,苏先生莫怪。”

    如意笑道:“太子爷,话虽如此,人人却都有无能为力之处。听天由命反倒有自在的乐趣。”

    顺水推舟的话说到这里便断了头绪——段秉看着如意的笑容,苦恼着为何眼前年轻的太监就这么难缠。

    宋别却缓缓道:“公公的话不无道理,说到天命,中原皇帝陛下既然受命于天,为万邦之主,神佛庇佑,你我明白事理的人自然欣然归顺,无不愿为皇帝陛下驱策;然有庸人,罔顾天意,擅权弄兵,这等人物在中原却也不少罢。”

    “哎,”如意叹了口气“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哪朝哪代没有让人放不下心的权臣?”

    “是啊。”宋别点头道“你我于天下来说,不过一介小民,然而人人都如公公这般自在,任跳梁小丑兴风作浪,只怕就剩中原皇帝陛下独自烦恼了。”

    “不错。”段秉道“如意,无论如何中原皇帝陛下于你还是有提拔重用之恩,若你也袖手旁观苗人在中原边境作乱,那么,大理人无动于衷更是在所难免的了。两国危难当头,你可要有力出力啊。”

    如意笑道:“太子爷把奴婢瞧得太高了,奴婢一不识字,二不学武,只会逗主子开心,讨个赏赐。话说回来,奴婢现今是太子爷的人了,只要太子爷一道旨意,就是摘星星月亮,奴婢也尽管撒腿去了。”

    段秉皱了皱眉,宋别淡定如常,悠然道:“公公,太子爷刚才已说了,没什么要公公做的,只不过请公公上书中原皇帝陛下,大理王在位,两国合兵剿苗一事绝无可行之机。”

    如意笑道:“是。”

    宋别喝了口茶,道:“公公切勿拖延,二十七日得到消息,西王白东楼已挟兵北上,协同东王夹击倭寇,中原别水一带战乱已起,公公的信若迟了,恐怕乱军中难以送到皇帝陛下手上。大理苗人虽乱,镇压也不过一两天便能平定局面,太子爷等得起,公公可等不起啊。”

    “是。”如意站起身来,道“苏先生说得是,奴婢这便回去好好的想一想,这个折子怎么个写法才好。”

    他施礼告退,段秉点了点头,看他走远,方对宋别道:“苏先生,难道要这么快便和他挑明白么?”

    宋别道:“如意一旦出手,中原朝廷便卷入王上被刺一事,于中原将来在大理的利益有百害而无一利。如意聪明,自这两天时局审度,料到太子爷出兵川遒势在必行,自然不答应太子爷向王上行刺?”

    “先生最后一番话,可会令他回心转意么?”段秉问道。

    “中原内忧外患,此次只能胜在战机之上,若为东王抢先占据寒江险要,便可谓满盘皆输。倭寇在此时登岸,轻易破城拔关,决非巧合,为的还是拖延东王步伐。西王兵出龙门支援东王,无疑使得杜家能分身北顾寒州,大理若再不出兵牵制西王,他们东西两家合兵,中原朝廷便束手待毙了。胜负就是一两日,大理拖得起,中原却拖不起,如意岂不知其中利害?”

    “因此,”段秉道“先生当面揭破中原朝廷的致命伤,逼如意早下决心。”

    宋别道:“太子爷毕竟精明。”

    段秉道:“此番交手便知如意并非等闲人物,将弑君风险转嫁中原之计如若因他执意不行,而致流产,真是枉费了苏先生的苦心。”

    “凡事都有第二个解决的法子。”宋别道。

    “适才听先生的见解,小王突然想到一件事。”段秉摆弄着手上的扇子,道“大理何以不袖手任东西两王在中原作乱,再趁机发兵夺得中原疆土?”

    宋别垂下目光,叹了口气。

    “先生觉得不可行么?”

    “苏还不妨说句实话,大理现今的国力实在委屈了太子爷的抱负,今后十年之内,大理绝无进军中土的可能。太子爷要得尝所望,便不能再用苏还这等阴谋之士,须物色磊落强干的佐臣,苦心经营,蓄养国力。我多病体衰,能助太子登基,已属苍天眷顾,原本无需再理会大理今后的前程”宋别起身步于窗前,望着满院青葱,黯然微笑“无奈,放眼所顾,皆是故土乡民,年少时纵马城池内外,山岭碣石,原野沧海,何处不有我放歌纵情,又何堪铁蹄践土,战火焚城?想来再多说一句话,又有何妨?太子谨记:一朝冒进,必引致满盘皆输,大理沦陷只在太子,也就是未来大理王一念之间。”

    “先生”段秉轻轻抽了口气,一点点品味这消瘦落寞背影中浸透的凶兆。

    然而城中突如其来的喧哗,却不容他深思下去,京师戍军的蹄声从街道上层层翻滚了进来,不知是谁的呼号哭泣,远远的却不绝于耳,大理城沸腾般瓮然鼓噪,太子府院中雕梁画栋,珍草名花也都随之微微战抖。

    段秉蓦地站起来,对外呼道:“王桂。”

    王桂从院门处疾步过来,应道:“奴婢在。”

    “门前候着马坚将军,无论他何时前来复命,都速速请进来。”

    “是。”

    宋别道:“万事俱备,只待今夜如意的作为了。”

    “如意那边,还请苏先生关照些。”段秉道。

    宋别笑道:“那是自然的。”

    大理城中已然因平叛戒严,宋别不得返回住处,便一样留宿在段秉府中。到晚饭过后,城中的骚动稍作平息,夹在腥风血雨中的片刻寂静显得异常诡异,宋别合上书本,听着门前“咯”的一响,道:“我在。”

    “爷,是急件。”

    雪白的信笺从门缝中混不着力似的飘了进来,宋别招了招手,将信笺挟在指间。滴血般鲜红的封泥上加盖蔷薇,竟是颜王亲笔书函的印记。宋别怔了怔,黑州龙门两地局势均在掌握,什么大事要兴师动众地将亲笔书信贯穿南北四五千里的路程,直送大理?宋别不禁怀疑雁门出云失守,微吃一惊之下,忙将辟邪的书信展开。

    行文就如辟邪一贯的短促而锋利,信中不过寥寥几句话,宋别一眼阅毕,松了口气“原来如此。”他将书信凑在火上点燃,默然灯下端坐,思量着如何对策辟邪信中所嘱,想到部署妥当的计策又要翻盘从头来过,宋别这样的人也忍不住焦躁,弹指敲落灯花,心中却忽涌上一股子凛冽不祥,让他不禁仰面长叹连连。

    夜深时,段秉书房的院落仍是灯火通明,马坚等大将与朝廷重臣纷纷来至,与段秉商量肃清苗人之事。

    这种场合,宋别从来是回避的,他找来王桂,由他带路,向着太子府内宅悄悄行去。

    “苏先生,如意可就交给您老人家了。”王桂哈着腰低声道“他本事大,奴婢不是他的对手,只有先生他还忌惮些。”

    “太子妃可曾安歇?”

    若景优公主还不曾就寝,宋别行事便可能惊动人,故此谨慎多问了一句。

    王桂道:“城中不太平,因而挪在太子爷的寝宫里歇了,如意却还回自己屋里睡。”

    “那便正好。”宋别道“你且回避,容我在他屋前监视。”

    宋别的年岁虽不甚老,却因清瘦多病,王桂实在看不过他如此辛苦,当下道:“苏先生,要不是为了太子爷,奴婢真是舍不得您老在此熬上一宿。唉,说句实话,奴婢给您老磕多少个头都是应当的。”

    宋别笑道:“把你的良心放在肚子里,等这一阵事完了,再拿出来献殷勤不迟。”

    王桂躬了躬身退去,宋别见他走得不见,才施施然走到如意门前,用扇子柄轻轻敲门。

    “呦,苏先生。”如意丝毫不见意外,开了门笑道“这可是内宅,先生怎么进来的?”

    “啊,乘凉散步,不经意间便到了公公门前,想着说两句闲话,也能消暑。”

    屋内的灯光幽暗,案上一只红漆剑匣因而显得晦暗阴沉。

    “公公的剑?”宋别问道。

    如意摇了摇头道:“不过今夜借来用用罢了。”

    宋别凑近,方看清剑匣上篆书的“雕雪”二字。“原来是太子爷的藏剑。”宋别道“传说此剑剑身薄如蝉翼,若使剑的人手法够快,对手致死身上连伤疤也不会留下。”

    如意道:“先生见闻广博。”

    “彼此彼此。”宋别衣袖轻拂剑匣“咯”地将匣盖揭开,剑身黯淡灯光下却反射出一道苍白的光芒,照在他脸上“好剑。”他用扇柄轻轻巧巧挑起匣盖放回原处,转过脸来看着如意“公公今夜要行大事?”

    “先生忘了,”如意翘起嘴角“晌午时还是先生催着奴婢写信上书呢。”

    宋别道:“区区一个玩笑,公公倒当真了。”

    “先生,我这个人虽有时分不清好歹,但也知道此事不同寻常,开不得玩笑的。”

    如意慢吞吞地说着,渐渐沉下了脸色,宋别望着他冷酷残忍的神色脱鞘而出,饶有兴趣地在想这个年轻人平日的笑容何以真诚谦卑到连自己都喜欢的地步。

    “好好,”他盯着如意的手指,笑道“我这次来,不过是请公公暂缓”

    “暂缓?”如意蹙了蹙眉“为何?”

    如意宫衣之下身着黑色便服,体态镇静爽利,气势充盈,隐隐有杀气在身周奔流,宋别斟酌了一会儿词句,方道:“段秉授意你行刺大理王,其中的奥妙,以你的聪明不会不知。”

    “嫁祸中原,日后另有他图,我怎会不知?”如意道“不过先生一日里要挟我行刺在先,又阻挠我在后,先生到底是哪一边的人,我却不明白了。”

    “哪一边?”宋别想了想道“说了公公未必知道。”

    如意眯起眼睛来笑“先生果然并非段秉的谋臣,这么一来,说话倒有些不方便了。”

    宋别在他眉间迸出厉色的一瞬便已飘身疾退,十枚银针立时出手。如意此刻挥动衣袖拂去匣盖,手指凌空一抓,将雕雪剑抄在手中,左手立于胸前,向着宋别的方向击出一掌,掌风恢弘,本应震飞袭来的银针,却不料宋别出手时取的便是剑匣,十枚银针在剑背上只击出“叮”的一声,震得如意险些长剑脱手。

    “且慢!”宋别抬手止住如意“并非我没有借刀杀人之心,只不过今日奉了公公一位故友之命,定要保护公公没有半点闪失。行刺大理王一事,公公断断去不得。”

    “这位故友真是多事!”如意将雕雪剑扔回剑匣中“只道今夜料理干净,明后日大理兵马便可出北门关,偏偏又杀出个程咬金来。”

    宋别道:“适才公公也说了,段秉要公公行刺,意在嫁祸中原皇帝,日后发兵取中原疆土,便有十足的籍口,公公原本也不愿贸然出手,怎么今夜却势在必得?”

    如意笑道:“还不是因为先生紧逼不舍?中原时机紧迫,此刻我不动手,谁来动手?”

    宋别道:“我道公公是个明白人,却原来不知自己危在旦夕,一旦公公行刺成功,无论是大理还是中原,今后都少不了想法设法取公公性命。”

    如意叹了口气“先生,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哪怕今夜这一刀是段秉亲手刺出,将来也一样会算在中原头上,段秉一样要将我灭口,中原一样要将我舍弃。我这样的人,分明是砂砾尘土,该当去死时都不应有人心疼,我那位故友却想不开这个,倒让我为他担心起来。”

    一语中的地说到了宋别的心事——如意行刺大理王可谓天时地利人和,生生舍弃如意这柄利剑,着实可惜,比之段秉毫不犹豫地让马叙赴死,更可见辟邪的心肠还是软的。

    “比之我那位故友,先生可谓手段狠绝,我还是极佩服的。”如意真心诚意地道。

    宋别掌不住笑了“公公此话从何谈起?”

    “要说段秉有一个进犯中原的借口,中原便有一个消灭大理的理由。”如意道“先生挑拨大理王父子反目在先,撺掇段秉出兵中原在后,又不声不响埋伏了这么个杀招,可见不借中原兵力致大理亡国,先生意气难平啊。”

    宋别微微一怔,重新打量面前年轻的宦官“小公公好利的眼。”

    “先生既与我故友交好,想来也不是外人,如意请教先生,若我不刺杀大理王,谁人替我为之?”

    宋别笑道:“既然我意气难平,不如亲手取了大理王首级。这件事,命中注定当我为之!”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